病理

病理

成因/遗传/症状/预防
禁忌

禁忌

用药/饮食/日用化工品
食疗

食疗

蔬菜/水果/主辅食/饮品
育儿

育儿

婴儿/儿童护理及喂养

武汉晚报报道:没吃蚕豆 2岁童得了“蚕豆病”

病理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1 个评论 • 4710 次浏览 • 2016-04-22 00:11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武汉晚报2016年4月21日讯(记者 王恺凝,通讯员 邓国欢),因为喝了一杯豆浆,吃了10多颗黄豆,两岁男孩小杰(化名)患上“蚕豆病”,全身苍白如纸,送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。
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



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 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 查看全部
QQ截图20160422002201.png

武汉晚报2016年4月21日讯(记者 王恺凝,通讯员 邓国欢),因为喝了一杯豆浆,吃了10多颗黄豆,两岁男孩小杰(化名)患上“蚕豆病”,全身苍白如纸,送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。
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
m_楚天金报20160421a0011v01_3.jpg
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 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

蚕豆病是遗传的吗

病理磊磊妈 回复了问题 • 3 人关注 • 2 个回复 • 3353 次浏览 • 2015-10-13 14:25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孩子发烧的误区

育儿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3 个评论 • 3824 次浏览 • 2015-09-01 22:44 • 来自相关话题

孩子发烧了!这个时候,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,马上让孩子吃药或者上医院。近日,美国健康儿童组织官方网站刊文指出(原文地址http://www.ohsu.edu/health/md4kids/php/fever_myths.php),父母对孩子发烧存在许多误解,美国克罗拉多儿童医院的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解读。

误区1: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。
事实:儿童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。用力的玩、哭,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,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,都会使身体发热。但这些情况下,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—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。当以上原因被排除时,如果孩子仍感到发热或不舒服,则有80%的可能是真的发烧了。以下是量体温时的发烧标准:直肠、耳朵或额头:38℃及以上;口腔:37.8℃及以上;腋下:37.2℃及以上。

误区2:发烧对身体有害。
事实: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,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。普通发烧(37.8—40℃)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,通常对身体有好处。

误区3:发烧会烧坏大脑(发烧超过40℃是危险的)。
事实:发烧合并感染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。体温高于42℃时,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。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,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(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)。

误区4: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。
事实:只有4%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。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,眼球上翻,面部肌肉僵直,痉挛或抽搐等。即便没有药物治疗,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,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,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,以防误吸造成窒息。

误区5:热性惊厥是有害的。
事实: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,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,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。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。但是在下次发烧时,可能会有复发倾向。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,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。

误区6:治疗发烧必须吃药。
事实:只有发烧在引起不适时才需要治疗。通常孩子的体温未达到38.5℃时,是不用进行处理的,多喝水就可以。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、哭闹、脸色苍白发灰,就需要治疗。

误区7:如果不及时退烧,体温会一直升高。
事实:这是错误的。大脑内有恒温调节器,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,体温常会在39.5—40℃达到最高点,而很少会超过40.6—41.1℃。即便是后者,身体也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。

误区8:体温降不下来,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。
事实: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,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。

误区9:体温降下来后,就不会再反弹。
事实: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—3天。因此,当药力逐渐减弱,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。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,发热才会消失。

误区10: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,说明病情很严重。
事实:发热时体温高,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。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病得很厉害。那么病因可能会比较严重。

误区11:口腔温度在37.1-37.8℃是低烧。
事实: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。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,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。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.8—39℃。

最后,请记住,发烧是个好事情,它能帮助孩子摆脱感染。请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。

  查看全部
孩子发烧了!这个时候,不少父母都会焦急万分,马上让孩子吃药或者上医院。近日,美国健康儿童组织官方网站刊文指出(原文地址http://www.ohsu.edu/health/md4kids/php/fever_myths.php),父母对孩子发烧存在许多误解,美国克罗拉多儿童医院的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解读。

误区1: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。
事实:儿童感觉到热的原因有很多。用力的玩、哭,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,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,都会使身体发热。但这些情况下,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—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。当以上原因被排除时,如果孩子仍感到发热或不舒服,则有80%的可能是真的发烧了。以下是量体温时的发烧标准:直肠、耳朵或额头:38℃及以上;口腔:37.8℃及以上;腋下:37.2℃及以上。

误区2:发烧对身体有害。
事实:发烧会启动身体的免疫系统,是身体保护机制之一。普通发烧(37.8—40℃)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,通常对身体有好处。

误区3:发烧会烧坏大脑(发烧超过40℃是危险的)。
事实:发烧合并感染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。体温高于42℃时,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。并且只有当身体处在极端的环境温度下时,体温才会高到这种程度(比如在热天把孩子关在封闭的车里)。

误区4:孩子很容易因发烧导致惊厥。
事实:只有4%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。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,眼球上翻,面部肌肉僵直,痉挛或抽搐等。即便没有药物治疗,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也可能在短时间内缓解,所以家长最好不要随意搬动孩子,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,以防误吸造成窒息。

误区5:热性惊厥是有害的。
事实: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,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,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。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。但是在下次发烧时,可能会有复发倾向。如果惊厥现象超过5分钟,应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。

误区6:治疗发烧必须吃药。
事实:只有发烧在引起不适时才需要治疗。通常孩子的体温未达到38.5℃时,是不用进行处理的,多喝水就可以。但如果孩子精神不佳、哭闹、脸色苍白发灰,就需要治疗。

误区7:如果不及时退烧,体温会一直升高。
事实:这是错误的。大脑内有恒温调节器,所以由感染引起的发热,体温常会在39.5—40℃达到最高点,而很少会超过40.6—41.1℃。即便是后者,身体也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损害。

误区8:体温降不下来,导致感染的原因肯定很严重。
事实:对药物没有反应的发热可能是由病毒或细菌造成的,与感染源的严重性无关。

误区9:体温降下来后,就不会再反弹。
事实:大部分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—3天。因此,当药力逐渐减弱,体温就会回到原来的水平并需要再次治疗。只有彻底制服了病毒时,发热才会消失。

误区10:如果发热时体温很高,说明病情很严重。
事实:发热时体温高,引起的原因不一定严重。但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病得很厉害。那么病因可能会比较严重。

误区11:口腔温度在37.1-37.8℃是低烧。
事实:在这范围内的温度是正常的。体温在一天之中是有变化的,它一般会在下午和傍晚时达到最高点。而低烧的真正范围是37.8—39℃。

最后,请记住,发烧是个好事情,它能帮助孩子摆脱感染。请用积极的心态来应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