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媒体报道
今日建德报报道:几颗蚕豆险些令3岁男童丧命
禁忌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8228 次浏览 • 2016-07-17 16:09
蚕豆虽然好吃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。近日梅城的一位3岁男童就因吃了几颗蚕豆进了医院,所幸抢救及时没有酿成悲剧。
6月24日,小泽(化名)被爸爸抱进了市一医院的急诊室,小泽的面色苍黄,精神极差。据小泽的爸爸介绍,儿子这两天经常恶心呕吐,有点低烧,早上开始还解 出了鲜红色小便。“最近有没有吃过蚕豆。”医务人员询问小泽爸爸,小泽爸爸说儿子几天前确实吃过蚕豆,并从食用的第二天开始出现了不适症状。
原来,小泽体内缺乏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-6-PD),食用蚕豆后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蚕豆病。由于间隔了几天,小泽的贫血情况十分严重,他的血红蛋白含量为29g/L,远低于正常值(110—160g/L ),需要立即抢救。
通过输入洗涤红细胞、补液、纠正酸中毒等一系列抢救措施,小泽被转入儿科病房,目前恢复良好,预计近期可出院。“小泽的情况算是比较幸运的。”市一 医院儿科护士长透露,几年前她曾遇见过一位蚕豆病患者,因为没有及时就医导致死亡。据了解,蚕豆病多见于儿童,男性患者约占90%以上,大多食用1—2天 后发病,早期症状有厌食、疲劳、低热、恶心、不定性的腹痛,接着因溶血发生眼角染黄及全身黄疸,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。严重时可出现休克、心功能和肾功 能衰竭,不及时抢救,1—2天内可能死亡。
护士长说,每年市一医院都会遇到蚕豆病人,蚕豆病本身是一种先天性疾病,新生儿如果不进行血液筛查,平时是无法判断其是否患病的。不过家长也不必过度恐 慌,只要日常注意观察儿童的脸色和尿液颜色,发现症状及时就医,就可以有效抑制病情。如果确诊患有蚕豆病,每年3—5月应避免接触蚕豆花粉,以免诱发。尽 量不穿樟脑丸储存的衣物,绝对避免使用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物。有此病的哺乳期妇女无论是否发病,最好不食豆及其制品,以免乳儿通过吮奶而发病。
原新闻地址:http://jrjd.jdnews.com.cn/Article/index/aid/931630.html 查看全部
今日建德报 2016年6月9日报道(记者 李文慧 通讯员 刘兰芹):
蚕豆虽然好吃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。近日梅城的一位3岁男童就因吃了几颗蚕豆进了医院,所幸抢救及时没有酿成悲剧。
6月24日,小泽(化名)被爸爸抱进了市一医院的急诊室,小泽的面色苍黄,精神极差。据小泽的爸爸介绍,儿子这两天经常恶心呕吐,有点低烧,早上开始还解 出了鲜红色小便。“最近有没有吃过蚕豆。”医务人员询问小泽爸爸,小泽爸爸说儿子几天前确实吃过蚕豆,并从食用的第二天开始出现了不适症状。
原来,小泽体内缺乏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-6-PD),食用蚕豆后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蚕豆病。由于间隔了几天,小泽的贫血情况十分严重,他的血红蛋白含量为29g/L,远低于正常值(110—160g/L ),需要立即抢救。
通过输入洗涤红细胞、补液、纠正酸中毒等一系列抢救措施,小泽被转入儿科病房,目前恢复良好,预计近期可出院。“小泽的情况算是比较幸运的。”市一 医院儿科护士长透露,几年前她曾遇见过一位蚕豆病患者,因为没有及时就医导致死亡。据了解,蚕豆病多见于儿童,男性患者约占90%以上,大多食用1—2天 后发病,早期症状有厌食、疲劳、低热、恶心、不定性的腹痛,接着因溶血发生眼角染黄及全身黄疸,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。严重时可出现休克、心功能和肾功 能衰竭,不及时抢救,1—2天内可能死亡。
护士长说,每年市一医院都会遇到蚕豆病人,蚕豆病本身是一种先天性疾病,新生儿如果不进行血液筛查,平时是无法判断其是否患病的。不过家长也不必过度恐 慌,只要日常注意观察儿童的脸色和尿液颜色,发现症状及时就医,就可以有效抑制病情。如果确诊患有蚕豆病,每年3—5月应避免接触蚕豆花粉,以免诱发。尽 量不穿樟脑丸储存的衣物,绝对避免使用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物。有此病的哺乳期妇女无论是否发病,最好不食豆及其制品,以免乳儿通过吮奶而发病。
原新闻地址:http://jrjd.jdnews.com.cn/Article/index/aid/931630.html
武汉晚报报道:没吃蚕豆 2岁童得了“蚕豆病”
病理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1 个评论 • 4713 次浏览 • 2016-04-22 00:11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 查看全部
武汉晚报2016年4月21日讯(记者 王恺凝,通讯员 邓国欢),因为喝了一杯豆浆,吃了10多颗黄豆,两岁男孩小杰(化名)患上“蚕豆病”,全身苍白如纸,送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。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
解放军第303医院成功救治广西首例69岁“蚕豆病”患者
病理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6339 次浏览 • 2016-04-14 20:09
69岁的丘老伯没想到,吃东西觉得“上火”后,服用了两盒“六神丸”和一包穿心莲,结果不但下不了火,还住进了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。医院重症医学科博士后耿焱医生告诉他,“六神丸”中的珍珠粉成分诱发了他遗传的“蚕豆病”,如果抢救不及时,他就可能醒不过来了。
4月8日,记者在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看到他时,丘老伯躺在病床上,神志清醒,正在挂输液,康复得不错。
丘老伯目前康复良好
耿焱医生介绍到,3月29下午,丘老伯从外院转到303医院时,外院无法诊断他到底得了什么病。31日全院大会诊后,当天下午丘全醒转入重症医学科,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抢救,丘老伯康复良好。耿焱说,此前接诊的蚕豆病患者多是小孩,丘老伯在69岁的高龄发作,属于广西第一例。
耿焱博士后介绍病人抢救情况
据303医院血液科尹晓林博士介绍,当时会诊,听说患者需要输血但血配不上,因为患者的血液颜色像酱油一样。“根据以往会诊的经验,如果一个病人感冒了、发烧了,或者是出现小便颜色改变等症状,就应该怀疑是蚕豆病了”。尹博士说,丘老伯住进303医院时,基本没有小便,幸好及时找准了病因。
尹晓林博士介绍病人会诊情况
●关于“蚕豆病”
“蚕豆病”比较特殊,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酶)缺乏者进食蚕豆后,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。溶血具体机制不明。同一地区G6PD酶缺乏者仅少数人发病,而且也不是每年进食蚕豆都发病。有的人吃蚕豆一两次没事,到第三次就出事,但之后吃又不会有事。
尹晓林介绍,“蚕豆病”患者在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等省区分布较普遍。3岁以下患者占70%,男性占90%。成人患者比较少见,但也有少数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。由于G6PD酶缺乏属遗传性,所以40%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。该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,绝大多数病例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。
●“蚕豆病”症状
“蚕豆病”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数很严重。症状有全身不适、疲倦乏力、畏寒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。巩膜轻度黄染,尿色如浓红茶甚至如酱油。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~6天。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,血压下降,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,出现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表现。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、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,可以致死。
●“蚕豆病”预防
一旦知道自己有“蚕豆病”遗传疾病,在平时的饮食上就要多加注意,不能进食蚕豆及其制品(如粉丝、豆瓣酱),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,如抗疟疾药(伯氨喹啉、奎宁)、退热药(氨基比林、非那西丁)、痢特灵、磺胺类药物,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脑丸,穿衣以前要曝晒。
查看全部
69岁的丘老伯没想到,吃东西觉得“上火”后,服用了两盒“六神丸”和一包穿心莲,结果不但下不了火,还住进了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。医院重症医学科博士后耿焱医生告诉他,“六神丸”中的珍珠粉成分诱发了他遗传的“蚕豆病”,如果抢救不及时,他就可能醒不过来了。
4月8日,记者在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看到他时,丘老伯躺在病床上,神志清醒,正在挂输液,康复得不错。
丘老伯目前康复良好
耿焱医生介绍到,3月29下午,丘老伯从外院转到303医院时,外院无法诊断他到底得了什么病。31日全院大会诊后,当天下午丘全醒转入重症医学科,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抢救,丘老伯康复良好。耿焱说,此前接诊的蚕豆病患者多是小孩,丘老伯在69岁的高龄发作,属于广西第一例。
耿焱博士后介绍病人抢救情况
据303医院血液科尹晓林博士介绍,当时会诊,听说患者需要输血但血配不上,因为患者的血液颜色像酱油一样。“根据以往会诊的经验,如果一个病人感冒了、发烧了,或者是出现小便颜色改变等症状,就应该怀疑是蚕豆病了”。尹博士说,丘老伯住进303医院时,基本没有小便,幸好及时找准了病因。
尹晓林博士介绍病人会诊情况
●关于“蚕豆病”
“蚕豆病”比较特殊,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酶)缺乏者进食蚕豆后,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。溶血具体机制不明。同一地区G6PD酶缺乏者仅少数人发病,而且也不是每年进食蚕豆都发病。有的人吃蚕豆一两次没事,到第三次就出事,但之后吃又不会有事。
尹晓林介绍,“蚕豆病”患者在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等省区分布较普遍。3岁以下患者占70%,男性占90%。成人患者比较少见,但也有少数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。由于G6PD酶缺乏属遗传性,所以40%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。该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,绝大多数病例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。
●“蚕豆病”症状
“蚕豆病”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数很严重。症状有全身不适、疲倦乏力、畏寒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。巩膜轻度黄染,尿色如浓红茶甚至如酱油。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~6天。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,血压下降,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,出现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表现。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、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,可以致死。
●“蚕豆病”预防
一旦知道自己有“蚕豆病”遗传疾病,在平时的饮食上就要多加注意,不能进食蚕豆及其制品(如粉丝、豆瓣酱),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,如抗疟疾药(伯氨喹啉、奎宁)、退热药(氨基比林、非那西丁)、痢特灵、磺胺类药物,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脑丸,穿衣以前要曝晒。
男童患“蚕豆病” 吃豆沙包小便酱油色全身发黄
育儿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4217 次浏览 • 2016-03-05 05:22
2016-02-23日晚上,福建省急救中心抢救室里送进了一个六岁的小孩,据家长说,孩子前几天吃了一个豆沙包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孩子的小便开始带血,现在全身发黄,没有血色,那么,一个六岁小孩子为什么吃了一个豆沙包就会出现这种状况,那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呢?
小孩面色腊黄 小便呈酱油色
小孩家长说,他小孩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发病了,发病时,小孩总是觉得困,没精神,平时爱玩的玩具也不玩了,而且小便呈现出酱油的颜色,今天小孩除了吃一个豆沙包没吃其余的东西。躺在病床上小孩,整个皮肤蜡黄,没有一丝血色,让人看得心疼。
小孩的病真的与豆沙包有关系吗?那么,小孩得的究竟是啥病?为什么会出现尿血的症状呢?
医生:小孩是溶血性贫血
医生表示,小孩目前的酱油色小便是一种溶血症状,身体里的血红蛋白经过小便被排出了身体,导致了贫血。因此,小孩才会感觉疲惫。
经过检查,医生发现小孩的病因,是因为小孩体内的红细胞中缺乏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,这种病俗称“蚕豆病”,是因为食用了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。医生说,由于豆沙包里的馅儿有蚕豆成份,所以,当小孩吃了豆沙包之后,病症就发作。
医生:“蚕豆病”患者慎吃蚕豆
医生表示,“蚕豆病”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它是伴性隐性遗传,平时不发病,无自觉症状,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。常因食用蚕豆、服用或接触某些药物等诱发血红蛋白尿、黄疸、贫血等急性溶血反应。
医生提醒,“蚕豆病”患者禁止食用珍珠粉,金银花,川莲,牛黄等,以及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,要避免在蚕豆开花,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。并且“蚕豆病”很多药物是不能使用的,在看病时,要先医生表明患有蚕豆病。帮帮团记者报道。
原文地址 查看全部
2016-02-23日晚上,福建省急救中心抢救室里送进了一个六岁的小孩,据家长说,孩子前几天吃了一个豆沙包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孩子的小便开始带血,现在全身发黄,没有血色,那么,一个六岁小孩子为什么吃了一个豆沙包就会出现这种状况,那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呢?
小孩面色腊黄 小便呈酱油色
小孩家长说,他小孩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发病了,发病时,小孩总是觉得困,没精神,平时爱玩的玩具也不玩了,而且小便呈现出酱油的颜色,今天小孩除了吃一个豆沙包没吃其余的东西。躺在病床上小孩,整个皮肤蜡黄,没有一丝血色,让人看得心疼。
小孩的病真的与豆沙包有关系吗?那么,小孩得的究竟是啥病?为什么会出现尿血的症状呢?
医生:小孩是溶血性贫血
医生表示,小孩目前的酱油色小便是一种溶血症状,身体里的血红蛋白经过小便被排出了身体,导致了贫血。因此,小孩才会感觉疲惫。
经过检查,医生发现小孩的病因,是因为小孩体内的红细胞中缺乏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,这种病俗称“蚕豆病”,是因为食用了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。医生说,由于豆沙包里的馅儿有蚕豆成份,所以,当小孩吃了豆沙包之后,病症就发作。
医生:“蚕豆病”患者慎吃蚕豆
医生表示,“蚕豆病”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它是伴性隐性遗传,平时不发病,无自觉症状,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。常因食用蚕豆、服用或接触某些药物等诱发血红蛋白尿、黄疸、贫血等急性溶血反应。
医生提醒,“蚕豆病”患者禁止食用珍珠粉,金银花,川莲,牛黄等,以及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,要避免在蚕豆开花,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。并且“蚕豆病”很多药物是不能使用的,在看病时,要先医生表明患有蚕豆病。帮帮团记者报道。
原文地址
上海市儿童医院成功救治一例14岁蚕豆病男孩
病理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4082 次浏览 • 2015-11-28 00:17
日前,经我院PICU、普外科、血液科、麻醉科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多方合作,成功为一名溶血性贫血合并重度黄疸及肝损害患儿,完成ERCP术(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),成功治疗其胆囊结石及急性胆道感染引起的急性梗阻性黄疸。从死亡路上成功抢回了一条生命。
14岁的“小志”(化名)是个聪明帅气的男孩,虽然6月龄时他就被确诊为“G-6-PD缺乏症”,俗称“蚕豆病”,日常饮食不能吃蚕豆及含豆制成分的食物;虽然一旦遇上感冒发烧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,全身皮肤像香蕉一样黄,但感染控制后,黄疸也能很快消退;十四年来小志在父母的关爱下,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、学习。
今年9月2日,“小志”由外院转来我院,临床表现类似以往“蚕豆病”症状,但这次伴随二十余天的持续高热不退及难以忍受的腹痛,外院拟外科急腹症给予抗感染,激素及对症处理后,临床上黄疸没有再向往日一样很快消退,反而越来越严重,整个人就像一个黄金瓜,尤其是眼睛及双手。焦急的父母带着备受病痛折磨的“小志”在朋友的建议下,抱着最后的希望慕名来到我们上海市儿童医院。
PICU抢救这类疾病已积累了经验,曾经成功救治外院认定要死亡的胆汁淤积合并严重肝损害的患儿。然而,这次病情特殊,单纯内科救治可能难于成功。“小志”的病情,不能单用基础病G-6-PD缺乏症解释,合并严重感染,还同时伴有高胆红素和肝损及且凝血功能异常,随时都有大出血,肝性脑病等突然死亡危险。PICU立刻组织血液科、普外科、消化内科等专家进行全院大会诊,专家们考虑“小志”这次黄疸为溶血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两方面原因引起,腹部B超示:肝脏、脾脏肿大,肝内外胆管扩张,胆总管末端胆泥淤积,胆囊内胆泥淤积。腹部CT示: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,胆囊增大,胆汁信号不均匀。经我院PICU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后,“小志”的溶血得到控制,但梗阻性黄疸日渐加重,望着那双期盼忐忑又蜡黄的眼,为了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,医护人员动脑筋想一切办法,以低风险,创伤小为原则缓解胆汁淤积情况,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医师更是积极与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联系,决定经内镜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(ERCP),同时可在内镜下放置引流管(ERBD)。此方法不用开刀,创伤小,手术时间短,并发症较外科手术明显减少,在成人科已广泛应用。但该方案的难度及风险在于:1.小志为儿童,清醒状态下不能完全配合手术;2.患儿有G-6-PD缺乏症的基础病,有很多麻醉药物不能使用。
经多方的通力协作,经医务科批准后,在我院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和PICU医生的全程陪护下,经120救护车转运至中山医院,并由我院麻醉师实施麻醉,中山医院实施ERCP检查。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医师艺高人胆大,仅短短半小时即完成ERCP的整个过程,经内镜取出直径0.4cm的结石,并经十二指肠乳头顺利放置引流管,并于手术当天顺利返回我院PICU病房。从此小志的心情大好,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原来小志可以笑得这样灿烂啊,小志的爸爸更是谢谢不尽,说是上海的医师救了他儿子的性命,现在的“小志”已经能够吃低脂饮食了,当小志吃第一口食物的时候,他贪婪地满足地大嚼起来,看他吃得这样开心,我们也喜在心里,再过1-2天,“十一”国庆节他就能够顺利出院,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。
作为一个今年刚规培结束的年轻住院医师,第一个工作地方就是重症医学科,在那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“时间就是生命,尽一切努力为了孩子”的理念,各级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,以及我院各科室间和院内外的密切合作,给予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,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的痛苦,积极沟通缓解家属的巨大心理压力,使我院在类似疑难复杂病例处理方面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验,让危重病人早日脱离危险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重症医学科
董娜 朱艳 撰稿
查看全部
来源:上海市儿童医院
日前,经我院PICU、普外科、血液科、麻醉科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多方合作,成功为一名溶血性贫血合并重度黄疸及肝损害患儿,完成ERCP术(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),成功治疗其胆囊结石及急性胆道感染引起的急性梗阻性黄疸。从死亡路上成功抢回了一条生命。
14岁的“小志”(化名)是个聪明帅气的男孩,虽然6月龄时他就被确诊为“G-6-PD缺乏症”,俗称“蚕豆病”,日常饮食不能吃蚕豆及含豆制成分的食物;虽然一旦遇上感冒发烧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,全身皮肤像香蕉一样黄,但感染控制后,黄疸也能很快消退;十四年来小志在父母的关爱下,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、学习。
今年9月2日,“小志”由外院转来我院,临床表现类似以往“蚕豆病”症状,但这次伴随二十余天的持续高热不退及难以忍受的腹痛,外院拟外科急腹症给予抗感染,激素及对症处理后,临床上黄疸没有再向往日一样很快消退,反而越来越严重,整个人就像一个黄金瓜,尤其是眼睛及双手。焦急的父母带着备受病痛折磨的“小志”在朋友的建议下,抱着最后的希望慕名来到我们上海市儿童医院。
PICU抢救这类疾病已积累了经验,曾经成功救治外院认定要死亡的胆汁淤积合并严重肝损害的患儿。然而,这次病情特殊,单纯内科救治可能难于成功。“小志”的病情,不能单用基础病G-6-PD缺乏症解释,合并严重感染,还同时伴有高胆红素和肝损及且凝血功能异常,随时都有大出血,肝性脑病等突然死亡危险。PICU立刻组织血液科、普外科、消化内科等专家进行全院大会诊,专家们考虑“小志”这次黄疸为溶血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两方面原因引起,腹部B超示:肝脏、脾脏肿大,肝内外胆管扩张,胆总管末端胆泥淤积,胆囊内胆泥淤积。腹部CT示: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,胆囊增大,胆汁信号不均匀。经我院PICU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后,“小志”的溶血得到控制,但梗阻性黄疸日渐加重,望着那双期盼忐忑又蜡黄的眼,为了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,医护人员动脑筋想一切办法,以低风险,创伤小为原则缓解胆汁淤积情况,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医师更是积极与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联系,决定经内镜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(ERCP),同时可在内镜下放置引流管(ERBD)。此方法不用开刀,创伤小,手术时间短,并发症较外科手术明显减少,在成人科已广泛应用。但该方案的难度及风险在于:1.小志为儿童,清醒状态下不能完全配合手术;2.患儿有G-6-PD缺乏症的基础病,有很多麻醉药物不能使用。
经多方的通力协作,经医务科批准后,在我院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和PICU医生的全程陪护下,经120救护车转运至中山医院,并由我院麻醉师实施麻醉,中山医院实施ERCP检查。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医师艺高人胆大,仅短短半小时即完成ERCP的整个过程,经内镜取出直径0.4cm的结石,并经十二指肠乳头顺利放置引流管,并于手术当天顺利返回我院PICU病房。从此小志的心情大好,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原来小志可以笑得这样灿烂啊,小志的爸爸更是谢谢不尽,说是上海的医师救了他儿子的性命,现在的“小志”已经能够吃低脂饮食了,当小志吃第一口食物的时候,他贪婪地满足地大嚼起来,看他吃得这样开心,我们也喜在心里,再过1-2天,“十一”国庆节他就能够顺利出院,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。
作为一个今年刚规培结束的年轻住院医师,第一个工作地方就是重症医学科,在那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“时间就是生命,尽一切努力为了孩子”的理念,各级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,以及我院各科室间和院内外的密切合作,给予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,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的痛苦,积极沟通缓解家属的巨大心理压力,使我院在类似疑难复杂病例处理方面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验,让危重病人早日脱离危险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重症医学科
董娜 朱艳 撰稿
荔枝生活秀 五月家长需警惕“蚕豆病”
育儿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772 次浏览 • 2015-11-03 14:38
荔枝生活秀 五月家长需警惕“蚕豆病” 150520 网罗天下
武汉晚报报道:没吃蚕豆 2岁童得了“蚕豆病”
病理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1 个评论 • 4713 次浏览 • 2016-04-22 00:11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 查看全部
武汉晚报2016年4月21日讯(记者 王恺凝,通讯员 邓国欢),因为喝了一杯豆浆,吃了10多颗黄豆,两岁男孩小杰(化名)患上“蚕豆病”,全身苍白如纸,送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。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
今日建德报报道:几颗蚕豆险些令3岁男童丧命
禁忌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8228 次浏览 • 2016-07-17 16:09
蚕豆虽然好吃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。近日梅城的一位3岁男童就因吃了几颗蚕豆进了医院,所幸抢救及时没有酿成悲剧。
6月24日,小泽(化名)被爸爸抱进了市一医院的急诊室,小泽的面色苍黄,精神极差。据小泽的爸爸介绍,儿子这两天经常恶心呕吐,有点低烧,早上开始还解 出了鲜红色小便。“最近有没有吃过蚕豆。”医务人员询问小泽爸爸,小泽爸爸说儿子几天前确实吃过蚕豆,并从食用的第二天开始出现了不适症状。
原来,小泽体内缺乏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-6-PD),食用蚕豆后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蚕豆病。由于间隔了几天,小泽的贫血情况十分严重,他的血红蛋白含量为29g/L,远低于正常值(110—160g/L ),需要立即抢救。
通过输入洗涤红细胞、补液、纠正酸中毒等一系列抢救措施,小泽被转入儿科病房,目前恢复良好,预计近期可出院。“小泽的情况算是比较幸运的。”市一 医院儿科护士长透露,几年前她曾遇见过一位蚕豆病患者,因为没有及时就医导致死亡。据了解,蚕豆病多见于儿童,男性患者约占90%以上,大多食用1—2天 后发病,早期症状有厌食、疲劳、低热、恶心、不定性的腹痛,接着因溶血发生眼角染黄及全身黄疸,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。严重时可出现休克、心功能和肾功 能衰竭,不及时抢救,1—2天内可能死亡。
护士长说,每年市一医院都会遇到蚕豆病人,蚕豆病本身是一种先天性疾病,新生儿如果不进行血液筛查,平时是无法判断其是否患病的。不过家长也不必过度恐 慌,只要日常注意观察儿童的脸色和尿液颜色,发现症状及时就医,就可以有效抑制病情。如果确诊患有蚕豆病,每年3—5月应避免接触蚕豆花粉,以免诱发。尽 量不穿樟脑丸储存的衣物,绝对避免使用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物。有此病的哺乳期妇女无论是否发病,最好不食豆及其制品,以免乳儿通过吮奶而发病。
原新闻地址:http://jrjd.jdnews.com.cn/Article/index/aid/931630.html 查看全部
今日建德报 2016年6月9日报道(记者 李文慧 通讯员 刘兰芹):
蚕豆虽然好吃,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。近日梅城的一位3岁男童就因吃了几颗蚕豆进了医院,所幸抢救及时没有酿成悲剧。
6月24日,小泽(化名)被爸爸抱进了市一医院的急诊室,小泽的面色苍黄,精神极差。据小泽的爸爸介绍,儿子这两天经常恶心呕吐,有点低烧,早上开始还解 出了鲜红色小便。“最近有没有吃过蚕豆。”医务人员询问小泽爸爸,小泽爸爸说儿子几天前确实吃过蚕豆,并从食用的第二天开始出现了不适症状。
原来,小泽体内缺乏葡萄糖-6-磷酸脱氢酶(G-6-PD),食用蚕豆后突然发生急性血管内溶血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蚕豆病。由于间隔了几天,小泽的贫血情况十分严重,他的血红蛋白含量为29g/L,远低于正常值(110—160g/L ),需要立即抢救。
通过输入洗涤红细胞、补液、纠正酸中毒等一系列抢救措施,小泽被转入儿科病房,目前恢复良好,预计近期可出院。“小泽的情况算是比较幸运的。”市一 医院儿科护士长透露,几年前她曾遇见过一位蚕豆病患者,因为没有及时就医导致死亡。据了解,蚕豆病多见于儿童,男性患者约占90%以上,大多食用1—2天 后发病,早期症状有厌食、疲劳、低热、恶心、不定性的腹痛,接着因溶血发生眼角染黄及全身黄疸,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。严重时可出现休克、心功能和肾功 能衰竭,不及时抢救,1—2天内可能死亡。
护士长说,每年市一医院都会遇到蚕豆病人,蚕豆病本身是一种先天性疾病,新生儿如果不进行血液筛查,平时是无法判断其是否患病的。不过家长也不必过度恐 慌,只要日常注意观察儿童的脸色和尿液颜色,发现症状及时就医,就可以有效抑制病情。如果确诊患有蚕豆病,每年3—5月应避免接触蚕豆花粉,以免诱发。尽 量不穿樟脑丸储存的衣物,绝对避免使用磺胺类及解热镇痛药物。有此病的哺乳期妇女无论是否发病,最好不食豆及其制品,以免乳儿通过吮奶而发病。
原新闻地址:http://jrjd.jdnews.com.cn/Article/index/aid/931630.html
武汉晚报报道:没吃蚕豆 2岁童得了“蚕豆病”
病理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1 个评论 • 4713 次浏览 • 2016-04-22 00:11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 查看全部
武汉晚报2016年4月21日讯(记者 王恺凝,通讯员 邓国欢),因为喝了一杯豆浆,吃了10多颗黄豆,两岁男孩小杰(化名)患上“蚕豆病”,全身苍白如纸,送到医院时已奄奄一息。
昨天,记者在同济医院儿科重症科见到小杰的妈妈。她说,14号早餐,小杰喝了点豆浆,下午他又吃了10多颗炒黄豆;到了晚上他就发烧,小便颜色深如酱油。第二天,两口子就带着孩子从黄陂赶到同济来看病。谁知,刚到儿科门诊,孩子就出现了心脏骤停。
“再晚来5分钟,我们就无力回天了。”该院儿童重症医学科医生陈瑜说,孩子送来时四肢冰凉,全身苍白,无心跳。当时10多位医生轮番给小杰做心肺复苏,心跳复跳后查血色素只有2.8g/l,正常血色素应该是120g/l,小杰属于急性重症溶血性贫血,体内红细胞只剩下1/5,医生判断极有可能是“蚕豆病”所致。
“蚕豆病”的医学全称为“G-6-PD酶缺乏症”,这种酶就像是给红细胞穿上盔甲,可以抵御各种“氧化性”物质入侵。缺少这种酶的患者碰上带有氧化性的物质,红细胞就会被破坏出现溶血性贫血。蚕豆属于强氧化性食品,因此,这种病俗称为“蚕豆病”。昨天,被抢救6天的小杰刚脱下呼吸机,尚未脱离生命危险。
陈瑜提醒,蚕豆制品、蚕豆花粉和氧化性强的食物如黄豆、豆浆、酱油等,“蚕豆病”患者都不能碰,金银花凉茶也要慎饮。
原新闻地址: http://whwb.cjn.cn/html/2016-0 ... 1.htm
解放军第303医院成功救治广西首例69岁“蚕豆病”患者
病理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6339 次浏览 • 2016-04-14 20:09
69岁的丘老伯没想到,吃东西觉得“上火”后,服用了两盒“六神丸”和一包穿心莲,结果不但下不了火,还住进了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。医院重症医学科博士后耿焱医生告诉他,“六神丸”中的珍珠粉成分诱发了他遗传的“蚕豆病”,如果抢救不及时,他就可能醒不过来了。
4月8日,记者在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看到他时,丘老伯躺在病床上,神志清醒,正在挂输液,康复得不错。
丘老伯目前康复良好
耿焱医生介绍到,3月29下午,丘老伯从外院转到303医院时,外院无法诊断他到底得了什么病。31日全院大会诊后,当天下午丘全醒转入重症医学科,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抢救,丘老伯康复良好。耿焱说,此前接诊的蚕豆病患者多是小孩,丘老伯在69岁的高龄发作,属于广西第一例。
耿焱博士后介绍病人抢救情况
据303医院血液科尹晓林博士介绍,当时会诊,听说患者需要输血但血配不上,因为患者的血液颜色像酱油一样。“根据以往会诊的经验,如果一个病人感冒了、发烧了,或者是出现小便颜色改变等症状,就应该怀疑是蚕豆病了”。尹博士说,丘老伯住进303医院时,基本没有小便,幸好及时找准了病因。
尹晓林博士介绍病人会诊情况
●关于“蚕豆病”
“蚕豆病”比较特殊,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酶)缺乏者进食蚕豆后,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。溶血具体机制不明。同一地区G6PD酶缺乏者仅少数人发病,而且也不是每年进食蚕豆都发病。有的人吃蚕豆一两次没事,到第三次就出事,但之后吃又不会有事。
尹晓林介绍,“蚕豆病”患者在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等省区分布较普遍。3岁以下患者占70%,男性占90%。成人患者比较少见,但也有少数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。由于G6PD酶缺乏属遗传性,所以40%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。该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,绝大多数病例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。
●“蚕豆病”症状
“蚕豆病”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数很严重。症状有全身不适、疲倦乏力、畏寒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。巩膜轻度黄染,尿色如浓红茶甚至如酱油。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~6天。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,血压下降,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,出现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表现。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、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,可以致死。
●“蚕豆病”预防
一旦知道自己有“蚕豆病”遗传疾病,在平时的饮食上就要多加注意,不能进食蚕豆及其制品(如粉丝、豆瓣酱),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,如抗疟疾药(伯氨喹啉、奎宁)、退热药(氨基比林、非那西丁)、痢特灵、磺胺类药物,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脑丸,穿衣以前要曝晒。
查看全部
69岁的丘老伯没想到,吃东西觉得“上火”后,服用了两盒“六神丸”和一包穿心莲,结果不但下不了火,还住进了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。医院重症医学科博士后耿焱医生告诉他,“六神丸”中的珍珠粉成分诱发了他遗传的“蚕豆病”,如果抢救不及时,他就可能醒不过来了。
4月8日,记者在解放军303医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里看到他时,丘老伯躺在病床上,神志清醒,正在挂输液,康复得不错。
丘老伯目前康复良好
耿焱医生介绍到,3月29下午,丘老伯从外院转到303医院时,外院无法诊断他到底得了什么病。31日全院大会诊后,当天下午丘全醒转入重症医学科,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抢救,丘老伯康复良好。耿焱说,此前接诊的蚕豆病患者多是小孩,丘老伯在69岁的高龄发作,属于广西第一例。
耿焱博士后介绍病人抢救情况
据303医院血液科尹晓林博士介绍,当时会诊,听说患者需要输血但血配不上,因为患者的血液颜色像酱油一样。“根据以往会诊的经验,如果一个病人感冒了、发烧了,或者是出现小便颜色改变等症状,就应该怀疑是蚕豆病了”。尹博士说,丘老伯住进303医院时,基本没有小便,幸好及时找准了病因。
尹晓林博士介绍病人会诊情况
●关于“蚕豆病”
“蚕豆病”比较特殊,主要是由于遗传性红细胞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(G6PD酶)缺乏者进食蚕豆后,发生的急性溶血性疾病。溶血具体机制不明。同一地区G6PD酶缺乏者仅少数人发病,而且也不是每年进食蚕豆都发病。有的人吃蚕豆一两次没事,到第三次就出事,但之后吃又不会有事。
尹晓林介绍,“蚕豆病”患者在广西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等省区分布较普遍。3岁以下患者占70%,男性占90%。成人患者比较少见,但也有少数病例至中年或老年才首次发病。由于G6PD酶缺乏属遗传性,所以40%以上的病例有家族史。该病常发生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,绝大多数病例因进食新鲜蚕豆而发病。
●“蚕豆病”症状
“蚕豆病”的贫血程度和症状大多数很严重。症状有全身不适、疲倦乏力、畏寒、发热、头晕、头痛、厌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等。巩膜轻度黄染,尿色如浓红茶甚至如酱油。一般病例症状持续2~6天。最重者出现面色极度苍白,血压下降,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,出现少尿或闭尿等急性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的表现。如果不及时纠正贫血、缺氧和电解质平衡失调,可以致死。
●“蚕豆病”预防
一旦知道自己有“蚕豆病”遗传疾病,在平时的饮食上就要多加注意,不能进食蚕豆及其制品(如粉丝、豆瓣酱),亦不能使用可能引起溶血的药物,如抗疟疾药(伯氨喹啉、奎宁)、退热药(氨基比林、非那西丁)、痢特灵、磺胺类药物,如果收藏衣物使用了樟脑丸,穿衣以前要曝晒。
男童患“蚕豆病” 吃豆沙包小便酱油色全身发黄
育儿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4217 次浏览 • 2016-03-05 05:22
2016-02-23日晚上,福建省急救中心抢救室里送进了一个六岁的小孩,据家长说,孩子前几天吃了一个豆沙包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孩子的小便开始带血,现在全身发黄,没有血色,那么,一个六岁小孩子为什么吃了一个豆沙包就会出现这种状况,那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呢?
小孩面色腊黄 小便呈酱油色
小孩家长说,他小孩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发病了,发病时,小孩总是觉得困,没精神,平时爱玩的玩具也不玩了,而且小便呈现出酱油的颜色,今天小孩除了吃一个豆沙包没吃其余的东西。躺在病床上小孩,整个皮肤蜡黄,没有一丝血色,让人看得心疼。
小孩的病真的与豆沙包有关系吗?那么,小孩得的究竟是啥病?为什么会出现尿血的症状呢?
医生:小孩是溶血性贫血
医生表示,小孩目前的酱油色小便是一种溶血症状,身体里的血红蛋白经过小便被排出了身体,导致了贫血。因此,小孩才会感觉疲惫。
经过检查,医生发现小孩的病因,是因为小孩体内的红细胞中缺乏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,这种病俗称“蚕豆病”,是因为食用了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。医生说,由于豆沙包里的馅儿有蚕豆成份,所以,当小孩吃了豆沙包之后,病症就发作。
医生:“蚕豆病”患者慎吃蚕豆
医生表示,“蚕豆病”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它是伴性隐性遗传,平时不发病,无自觉症状,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。常因食用蚕豆、服用或接触某些药物等诱发血红蛋白尿、黄疸、贫血等急性溶血反应。
医生提醒,“蚕豆病”患者禁止食用珍珠粉,金银花,川莲,牛黄等,以及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,要避免在蚕豆开花,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。并且“蚕豆病”很多药物是不能使用的,在看病时,要先医生表明患有蚕豆病。帮帮团记者报道。
原文地址 查看全部
2016-02-23日晚上,福建省急救中心抢救室里送进了一个六岁的小孩,据家长说,孩子前几天吃了一个豆沙包,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孩子的小便开始带血,现在全身发黄,没有血色,那么,一个六岁小孩子为什么吃了一个豆沙包就会出现这种状况,那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呢?
小孩面色腊黄 小便呈酱油色
小孩家长说,他小孩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发病了,发病时,小孩总是觉得困,没精神,平时爱玩的玩具也不玩了,而且小便呈现出酱油的颜色,今天小孩除了吃一个豆沙包没吃其余的东西。躺在病床上小孩,整个皮肤蜡黄,没有一丝血色,让人看得心疼。
小孩的病真的与豆沙包有关系吗?那么,小孩得的究竟是啥病?为什么会出现尿血的症状呢?
医生:小孩是溶血性贫血
医生表示,小孩目前的酱油色小便是一种溶血症状,身体里的血红蛋白经过小便被排出了身体,导致了贫血。因此,小孩才会感觉疲惫。
经过检查,医生发现小孩的病因,是因为小孩体内的红细胞中缺乏6-磷酸葡萄糖脱氢酶,这种病俗称“蚕豆病”,是因为食用了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。医生说,由于豆沙包里的馅儿有蚕豆成份,所以,当小孩吃了豆沙包之后,病症就发作。
医生:“蚕豆病”患者慎吃蚕豆
医生表示,“蚕豆病”是一种遗传性疾病,它是伴性隐性遗传,平时不发病,无自觉症状,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慢性溶血性贫血症状。常因食用蚕豆、服用或接触某些药物等诱发血红蛋白尿、黄疸、贫血等急性溶血反应。
医生提醒,“蚕豆病”患者禁止食用珍珠粉,金银花,川莲,牛黄等,以及蚕豆或蚕豆生加工品,要避免在蚕豆开花,结果或收获季节去蚕豆地。并且“蚕豆病”很多药物是不能使用的,在看病时,要先医生表明患有蚕豆病。帮帮团记者报道。
原文地址
上海市儿童医院成功救治一例14岁蚕豆病男孩
病理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4082 次浏览 • 2015-11-28 00:17
日前,经我院PICU、普外科、血液科、麻醉科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多方合作,成功为一名溶血性贫血合并重度黄疸及肝损害患儿,完成ERCP术(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),成功治疗其胆囊结石及急性胆道感染引起的急性梗阻性黄疸。从死亡路上成功抢回了一条生命。
14岁的“小志”(化名)是个聪明帅气的男孩,虽然6月龄时他就被确诊为“G-6-PD缺乏症”,俗称“蚕豆病”,日常饮食不能吃蚕豆及含豆制成分的食物;虽然一旦遇上感冒发烧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,全身皮肤像香蕉一样黄,但感染控制后,黄疸也能很快消退;十四年来小志在父母的关爱下,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、学习。
今年9月2日,“小志”由外院转来我院,临床表现类似以往“蚕豆病”症状,但这次伴随二十余天的持续高热不退及难以忍受的腹痛,外院拟外科急腹症给予抗感染,激素及对症处理后,临床上黄疸没有再向往日一样很快消退,反而越来越严重,整个人就像一个黄金瓜,尤其是眼睛及双手。焦急的父母带着备受病痛折磨的“小志”在朋友的建议下,抱着最后的希望慕名来到我们上海市儿童医院。
PICU抢救这类疾病已积累了经验,曾经成功救治外院认定要死亡的胆汁淤积合并严重肝损害的患儿。然而,这次病情特殊,单纯内科救治可能难于成功。“小志”的病情,不能单用基础病G-6-PD缺乏症解释,合并严重感染,还同时伴有高胆红素和肝损及且凝血功能异常,随时都有大出血,肝性脑病等突然死亡危险。PICU立刻组织血液科、普外科、消化内科等专家进行全院大会诊,专家们考虑“小志”这次黄疸为溶血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两方面原因引起,腹部B超示:肝脏、脾脏肿大,肝内外胆管扩张,胆总管末端胆泥淤积,胆囊内胆泥淤积。腹部CT示: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,胆囊增大,胆汁信号不均匀。经我院PICU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后,“小志”的溶血得到控制,但梗阻性黄疸日渐加重,望着那双期盼忐忑又蜡黄的眼,为了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,医护人员动脑筋想一切办法,以低风险,创伤小为原则缓解胆汁淤积情况,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医师更是积极与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联系,决定经内镜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(ERCP),同时可在内镜下放置引流管(ERBD)。此方法不用开刀,创伤小,手术时间短,并发症较外科手术明显减少,在成人科已广泛应用。但该方案的难度及风险在于:1.小志为儿童,清醒状态下不能完全配合手术;2.患儿有G-6-PD缺乏症的基础病,有很多麻醉药物不能使用。
经多方的通力协作,经医务科批准后,在我院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和PICU医生的全程陪护下,经120救护车转运至中山医院,并由我院麻醉师实施麻醉,中山医院实施ERCP检查。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医师艺高人胆大,仅短短半小时即完成ERCP的整个过程,经内镜取出直径0.4cm的结石,并经十二指肠乳头顺利放置引流管,并于手术当天顺利返回我院PICU病房。从此小志的心情大好,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原来小志可以笑得这样灿烂啊,小志的爸爸更是谢谢不尽,说是上海的医师救了他儿子的性命,现在的“小志”已经能够吃低脂饮食了,当小志吃第一口食物的时候,他贪婪地满足地大嚼起来,看他吃得这样开心,我们也喜在心里,再过1-2天,“十一”国庆节他就能够顺利出院,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。
作为一个今年刚规培结束的年轻住院医师,第一个工作地方就是重症医学科,在那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“时间就是生命,尽一切努力为了孩子”的理念,各级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,以及我院各科室间和院内外的密切合作,给予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,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的痛苦,积极沟通缓解家属的巨大心理压力,使我院在类似疑难复杂病例处理方面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验,让危重病人早日脱离危险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重症医学科
董娜 朱艳 撰稿
查看全部
来源:上海市儿童医院
日前,经我院PICU、普外科、血液科、麻醉科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多方合作,成功为一名溶血性贫血合并重度黄疸及肝损害患儿,完成ERCP术(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),成功治疗其胆囊结石及急性胆道感染引起的急性梗阻性黄疸。从死亡路上成功抢回了一条生命。
14岁的“小志”(化名)是个聪明帅气的男孩,虽然6月龄时他就被确诊为“G-6-PD缺乏症”,俗称“蚕豆病”,日常饮食不能吃蚕豆及含豆制成分的食物;虽然一旦遇上感冒发烧就会发生溶血性贫血,全身皮肤像香蕉一样黄,但感染控制后,黄疸也能很快消退;十四年来小志在父母的关爱下,和同龄的孩子一样快乐地生活、学习。
今年9月2日,“小志”由外院转来我院,临床表现类似以往“蚕豆病”症状,但这次伴随二十余天的持续高热不退及难以忍受的腹痛,外院拟外科急腹症给予抗感染,激素及对症处理后,临床上黄疸没有再向往日一样很快消退,反而越来越严重,整个人就像一个黄金瓜,尤其是眼睛及双手。焦急的父母带着备受病痛折磨的“小志”在朋友的建议下,抱着最后的希望慕名来到我们上海市儿童医院。
PICU抢救这类疾病已积累了经验,曾经成功救治外院认定要死亡的胆汁淤积合并严重肝损害的患儿。然而,这次病情特殊,单纯内科救治可能难于成功。“小志”的病情,不能单用基础病G-6-PD缺乏症解释,合并严重感染,还同时伴有高胆红素和肝损及且凝血功能异常,随时都有大出血,肝性脑病等突然死亡危险。PICU立刻组织血液科、普外科、消化内科等专家进行全院大会诊,专家们考虑“小志”这次黄疸为溶血性黄疸和梗阻性黄疸两方面原因引起,腹部B超示:肝脏、脾脏肿大,肝内外胆管扩张,胆总管末端胆泥淤积,胆囊内胆泥淤积。腹部CT示:肝内外胆管及胆总管扩张,胆囊增大,胆汁信号不均匀。经我院PICU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后,“小志”的溶血得到控制,但梗阻性黄疸日渐加重,望着那双期盼忐忑又蜡黄的眼,为了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,医护人员动脑筋想一切办法,以低风险,创伤小为原则缓解胆汁淤积情况,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医师更是积极与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联系,决定经内镜行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(ERCP),同时可在内镜下放置引流管(ERBD)。此方法不用开刀,创伤小,手术时间短,并发症较外科手术明显减少,在成人科已广泛应用。但该方案的难度及风险在于:1.小志为儿童,清醒状态下不能完全配合手术;2.患儿有G-6-PD缺乏症的基础病,有很多麻醉药物不能使用。
经多方的通力协作,经医务科批准后,在我院普外科刘江斌副主任和PICU医生的全程陪护下,经120救护车转运至中山医院,并由我院麻醉师实施麻醉,中山医院实施ERCP检查。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医师艺高人胆大,仅短短半小时即完成ERCP的整个过程,经内镜取出直径0.4cm的结石,并经十二指肠乳头顺利放置引流管,并于手术当天顺利返回我院PICU病房。从此小志的心情大好,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,原来小志可以笑得这样灿烂啊,小志的爸爸更是谢谢不尽,说是上海的医师救了他儿子的性命,现在的“小志”已经能够吃低脂饮食了,当小志吃第一口食物的时候,他贪婪地满足地大嚼起来,看他吃得这样开心,我们也喜在心里,再过1-2天,“十一”国庆节他就能够顺利出院,回到学校继续他的学业。
作为一个今年刚规培结束的年轻住院医师,第一个工作地方就是重症医学科,在那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“时间就是生命,尽一切努力为了孩子”的理念,各级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,以及我院各科室间和院内外的密切合作,给予患者及家属人文关怀,最大程度地减轻患儿的痛苦,积极沟通缓解家属的巨大心理压力,使我院在类似疑难复杂病例处理方面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经验,让危重病人早日脱离危险,健康快乐地成长。
重症医学科
董娜 朱艳 撰稿
荔枝生活秀 五月家长需警惕“蚕豆病”
育儿 • 战豆老爸 发表了文章 • 0 个评论 • 2772 次浏览 • 2015-11-03 14:38
荔枝生活秀 五月家长需警惕“蚕豆病” 150520 网罗天下